首页 >协会新闻/ 新闻详情

首届鑫吉海“健康·关怀”专题摄影资助计划入选摄影师揭晓

发布时间:2019-08-05



8月2日,首届鑫吉海“健康·关怀”专题摄影资助计划摄影师名单正式揭晓,蔡付亮、樊豹声、陈泳伟、陈辉、楼颖、文波、赵钊、杨家(日为)、王攀、张东共10位摄影师凭借较为扎实的影像功底和富有可塑性的拍摄项目入选,成为首届鑫吉海“健康·关怀”专题摄影资助计划支持对象。

 

首届鑫吉海“健康·关怀”专题摄影资助计划由《中国摄影》杂志社、中国卫生摄影协会、鑫吉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,资助计划自征稿以来,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近200位摄影师的投稿作品。评委们对摄影师申报作品进行了遴选和论证,最终甄选产生的10位摄影师将获创作鼓励基金。

 

这次参与投稿的摄影师不仅有来自医疗行业的工作者,还有许多行业外部的职业报道摄影师和纪实摄影师,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专题摄影作品。不过本届资助计划的三位评委:中国摄协副主席、策展委员会主任、新华社资深编辑陈小波,著名摄影家焦波,中国卫生摄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鹏,在评选中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:在处理医疗行业类题材时,很多作品是浮在表面的工作性“宣传摄影”,或是单纯的、狭小的治病现场的直白记录,在叙述事件上缺乏情节组合的技巧,缺乏故事的完整性,没有挖掘事件的深度内涵;有些摄影师只顾及题材的陌生化,追求所谓的视觉冲击力,拍摄一些不适合近距离拍摄和展示的事件,而忽视了作品应该传递出对人性的刻画,缺乏情感和视觉上的有力表达。

 

此资助计划以“健康生活”和“人文关怀”为主线,我们期待那些走向深入的专题摄影,一方面体现出摄影师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,如《纪实摄影》一书的作者阿瑟·罗思坦(Arthur Rothstein)所说,纪实摄影师必须是一个“关心社会的人文主义者”,要让摄影传达出时代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;另一方面又映射出摄影师的情感体验、生命感悟和信仰生成。有纪实深度的专题摄影需要摄影师投入长时间的观察和精力,拍摄前摄影师要为这个题材做文献和材料的准备,并且对拍摄对象做深入的研究, 这样在拍摄过程中能够实现深度的观察,同时通过持续的关注和表达, 达到思考的深度。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,摄影师在拍摄这样的纪实性社会题材时,并非只是简单的镜子似地映照现实,而是对现实有所评价,同时也注重视觉表达。

 

在首届鑫吉海“健康·关怀”专题摄影资助计划入选作品中,不乏看到这样的闪光点,不少作品都有很强的可塑性,主办方也将适时邀请行业专家对入选摄影师进行集中培训,为摄影师进一步理清拍摄思路,把握创作方向,以期对摄影师的创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。


以下为入选者部分作品

(排名不分先后)


蔡付亮

《地震后两个家庭的“纽带”》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作品阐述


本组作品以汶川地震后发生的事情为线索,讲述了因地震而结缘的两个家庭之间的故事,反映出震后人们重拾信心、携手共渡难关的感人情景。10年前,罗良贵的独子杨龙在都江堰读大二。“5·12”地震中,这个刚满20岁的小伙子被砸中头部,不幸去世。他成了这所学校唯一遇难的学生。震后的罗良贵努力寻找活下去的希望,直到从邻镇抱回刚出生一天的婴儿——杨净茹,这才使得她找到了一点希望。然而厄运再次降临,4个月前,7岁的净茹被确诊为“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”,这位母亲震后好不容易筑起来的大厦再次坍塌了。她托人打听女儿生母一家的下落,希望给女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。两家人在北京相遇,小净茹作为两个家庭的“纽带”,使得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家人变成一家人,让世人们认识到这种亲情,是一种源自家庭亲情的期望;是一种源自社会亲情的再现。通过跟踪拍摄来表现两家人在净茹患病期间的互相帮助、互相体谅的亲情关系;来体现汶川地震后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。


樊豹声

《人在旅途》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作品阐述


旅途是多彩的,我们能在旅途中欣赏到怡人的风景;旅途是不孤单的,我们在旅途中能认识很多朋友;旅途是值得用心体会的,我们行走在旅途中,能感知生活的点点滴滴,参悟生命的真谛;旅途是不可或缺的,我们走过旅途,能迈向生活,投入社会,取得成功。

我们带着希望和梦想上路,经历很多,在旅途中慢慢地长大,渐渐地成熟,脚下的路也一天天宽广,行走的步履也一天天稳健。


陈泳伟

《我们的医院》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作品阐述

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也是一个全民的、全球的话题。人们在追寻健康的过程中,往往离不开医院这个载体。医院,作为一个贯穿生老病死的特殊空间。人们在此追寻健康,消除病痛,破解生命密码。在这过程中,扮演着不同身份的人、物、景观、事件、无形的制度和特定规则等交织产生了各种现象。这些现象犹如人生最为重要的戏剧,有的在直播,有的在重播,有的在彩排,正像是“人生如戏”。这些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状态,他们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存在,既独立又相互影响。我试图通过影像建构出一个“超真实的世界”,利用相机的镜头抽取出那些难以言说的故事片段,既真实又戏剧化,试图让更多的人引起对于生命和健康更为深入的关注与思考。


陈辉

《全民健身时代》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作品阐述


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,使有益于身心的健身运动真正沉淀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。从2009年8月8日首个“全民健身日”启动至今,“全民健身”的理想正在成为现实,健身在全社会蔚然成风,全民健身热潮正在形成中。

健身运动有乒羽、足篮球、游泳、瑜伽、散步、爬山和骑行等多种形式,而我独爱篮球这项运动。选择拍摄篮球健身运动,一来我自己爱好打篮球,二来是我家附近的医科大学有个篮球场,我一有空闲时间就参与此运动,同时观察好拍摄的有利地形,选好位置,等待心怡的光线。这个专题已持续近两年的时间。


楼颖

《援藏医生为你们点赞》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作品阐述

在没有去西藏那曲之前。我听到过很多援藏医生感人的故事:有为筛查那曲地区包虫病,每天都要翻山越岭坚守2个月的医生;有用4只手机照亮完成高原手术的医生;有经历恶劣环境考验、只为获得患者肯定的医生......这些感人的故事,都让我有一种冲动,有一种责任,要用手中的相机去记录他们,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,关注他们。

那曲地区有很多偏远的乡村,由于看病去城里的路途都比较远,生病了能忍耐就忍耐,很多藏民都要等到政府义诊到乡村才去检查身体,所以每年义诊的人都很多。

巴青县卫生院离那曲市270公里,平均海拔4500以上。因高原紫外线特别强,藏族同胞白内障患病率高,病人趋向年轻化。由那曲科技局发动,那曲市人民医院组织,浙江湖州爱尔眼科医院援藏医生闵伟峰带领的一个筛查小分队,对那曲巴青县下辖的3个镇、7个乡进行了2天的白内障筛查工作,共查看了600多人,筛查出白内障患者162人,并确定为他们做手术治疗。

在藏区,这样的援藏医生还有很多,他们用精湛的技术为藏族同胞的健康付出了辛劳和汗水。与援藏医生在一起,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,那是一种选择、一种奉献、一种责任、一种胸襟、一种历练。援藏医生是用行动在搭建与藏区的友谊桥梁,是用生命在践行自己的诺言,为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文波

《指尖上的生命》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作品阐述

生离死别,喜怒哀乐,人间冷暖,每天都发生在病房里无影灯下。医护工作人员崇尚医德医风,规范医疗行为,对患者极端热忱,对工作高度负责,对技术精益求精,用爱心呵护着生命,展示医务工作者的无限大爱。


赵钊

《黄河之痛》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作品阐述

1855年,黄河突然决口改道,伴随黄河堤防工程不断修筑,山东省境内黄河沿岸,数十万人成了滩区居民。黄河水养育了这些滩区居民,同时又让他们祖祖辈辈饱受水患困扰,长期面对“滩区八难”:灌溉难,吃水难,用电难,出行难,上学难,就医难,安居难,娶亲难的问题。1950年至今,山东省黄河滩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漫滩20余次,累计受灾 660多万人次。为改变这一状况,山东省发改委2017年下发文件,正式启动了一场涉及60.62万人的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。

这60多万人中,有近35万人将被就近安置。就近安置又分为:就近筑村台、筑堤坝安置和旧村台改造提升安置。此次迁建不仅是建国后黄河滩区最大的搬迁工程,也将是1855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搬迁,被人们寄予了从根本上解决滩区水患、实现安居的厚望。

由于新的村台要占用村民的耕地、机井等资源,村干部需要进村做思想工作,最难的往往是给村民们做迁坟的动员。“这个工程很大,老百姓总体上是理解的,村民都比较配合。虽然这是惠及子孙后代的事,但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努力,迁建后许多村子的老房子是要拆掉的。” 焦园乡一名干部说,“这一代人付出努力和牺牲了,换来子孙后代的幸福,一代人从此就不用再频繁盖房子了,滩区群众以后不用再作难。”

 据《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》,预计到2020年,山东省将全面完成滩区居民迁建各项任务,基本解决黄河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。


杨家(日为)

《仪器冰冷,医者温情:专注,只为更好的您!》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作品阐述


他们排除一切外界干扰,聚焦患者病情,用仁心仁术、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解除病患——这其实是每一位医生发自内心的单纯愿望。

假若您能感受一台台手术背后的艰辛,能理解一个个眼神背后的专注,也许您就能体会到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,才是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守护者的真实含义。


王攀

《在人间》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作品阐述

在人间,有悲有喜,有欢笑就有泪水,有炼狱也有甜蜜。

他们就在我们身边、就在路旁、在街角,来自旅途,在不经意的一瞥之间。

他们低头不语,不响,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,他们是你、是我。    

静默的矗立,无忧的少年,迷惘的青春,困惑的中年,孤寂的老年…..

挣扎、抵抗、压力、抑制、喜悦、承受、伤悲、孤独、无奈……

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人世间曲折的故事,在漫漫人生的道路上历尽坎坷,每天都在与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,尝尽人生酸甜苦辣,不断阅历,不断经过。

我们来过,在人间。


张东

《乡村医疗印记》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作品阐述


地处西南边陲的凉山布拖阿都彝人,据险而居,靠山而居,至今仍保有原始、古朴、自然封闭而又神秘的阿都文化。彝人们终其一生扎根于这片土壤之上,过着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规律、艰辛而又单调的原始生活。   

这里条件艰苦,以前卫生资源相对匮乏,卫生技术人员紧缺,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落后,加之彝人传统文化的影响,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差距、语言和文字的差别,使疾病预防知识不能及时传播与普及,在各种疾病发生时基本是按照彝人传统的民间“毕摩”文化驱魔驱病,导致有病不去医院的情况存在很长一段时间。

目前,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,彝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,素质不断提高,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,卫生队伍发展壮大,在全国各地卫生医疗机构的大力援助下,医疗技术不断提高,医疗条件正得到改善,各种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。